天氣轉涼,第一時間當然是「打邊爐」暖暖身!而講起打邊爐,不少港人首選必然是「肥牛」,但牛肉豈止得「肥牛」,加上現時很多人越來越嘴饞,真的吃肥牛就能滿足?今次挑選了8大牛肉部位,每個部分都各有特質,滿足不同對牛的追求。最重要是HKTVmall內能夠買齊部位,罕有部位不再是熟客的專利。 1.牛頸脊 位置:牛頸部後方,介乎頸部和肩膀之間 一隻牛只有2kg的牛頸脊肉,並且富含膠原蛋白,十分珍貴。試想想牛慣性低頭飲水,所以此部份肌肉經常會運動,自然肉質會較結實兼彈牙, 以及脂肪較平均,至於肉味亦會較濃。值得一提,牛頸脊無論厚切或薄切都有不同風味。 2.五花趾(又名:五花腱) 位置:牛後腿內側肌腱肉 此部分帶有筋膜,咬口頗為有嚼勁,而且勝在肉質酥脆,肉汁鮮甜。喜歡有筋肉感的食材,這部分最合適不過了。另外,食用時建議可配搭較清甜的湯底,或者盡量少蘸一點醬汁,將更能突出肉的鮮味。 3.牛舌 位置:牛的舌頭 此部分不用多介紹,因為不少港人都是牛舌愛好者。不過,牛舌都有位置要留意,其中牛舌芯是最高級的,亦是最美味的部份。這部分油花分佈特別均勻,油脂比舌根少,肉質滑嫩,而鹽燒的話更能突顯爆汁效果,肉汁泌出來。 4.封門柳 位置:牛的橫膈膜肌肉 如果追求肉味,此部分就會較為合適,由於靠近內臟位置,肉味會極之濃郁,但同時會帶點內臟味,不愛膻味建議選別的位置。而此部位肉質鬆軟,不會韌。脂肪比例亦相對較低,近乎0,大部分都是紅肉部分,所以是不少減肥人士之選。 5.吊龍/吊龍伴 位置:牛背脊內側,即肉眼邊位 不少大廚、名人都推薦吃「吊龍伴」,更譽為最好吃的部分。吊龍伴佔每隻牛比例大約是1%,即是每隻牛只有2塊,一般外面火鍋店只會留給熟客,不易吃到。而受歡迎的原因除了矜貴,當然是口感與味道,每塊吊龍伴邊緣都鑲嵌著均勻的雪花,看似只得油脂,但細嚼下又能吃出肉的筋道,完美融合了油脂與瘦肉部分。 6.牛胸爽 (又名:白牛肉) 位置:胸腔肋骨中間的軟骨 不要以為全塊白色,就等於全部都是脂肪。正確來說它是胸腔肋骨中間的軟骨部位,實則是一種軟組織非脂肪,並富含女士最愛的骨膠原。而這部位同樣很罕有,占全牛比例1%。 7.金錢展 位置:後腿三花腱 每隻牛身上只有兩小條,由於切片後像金錢狀,又名金錢展。這肌肉負責全身的重量,以及處於常運動的部位,所以肉質會較為結實,佈滿了牛筋比較韌,不肥不膩。而牛味非常濃郁,適合煲湯、燉、煮。 8.匙柄 位置:牛前腿上方 被稱為牛最好的部位之一,中間會有一條明顯的白乳肉筋紋路,但脂肪較少,所以入口同時兼備柔軟及爽口。另外,很多人喜歡的原因是「無渣」,而味道極為鮮甜,打邊爐、韓燒或各類小炒一流呀!而部份附近還有匙仁(又名:匙皮),佔牛比例3%,脂肪比例會較高,因此非常柔嫩甜美。